为了践行“新课程”和“新课标”理念,在课堂中有效开展跨学科学习,2024年7月7日,温州市陈锋“名师送教”工作室第8次活动在温州高铁实验学校如期举行。本次活动围绕跨学科学习实践,学员之间积极交流反思,让跨学科学习在课堂中真实落地。
首先全体工作室学员认真聆听了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夏雪梅博士的《跨学科学习的内涵与设计》的专题讲座,她以独特的视角,深入探讨了跨学科学习的核心问题,引领老师们从拼学科到多学科再到跨学科发展。通过夏博士精心绘制的一张概念图,学员们深入理解了“双新视角”下的“跨学科学习”。学员们认识到跨学科学习应利用各学科的特点和优势,从水果拼盘式的学习到各种水果汁融合的学习样态,从而促使学生真实有效的学习和发展。
讲座过后,每位学员积极思考跨学科学习的内涵,反思自己的课堂,以学习心得的形式交流自己的所思所悟,为本次学习活动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附:学员学习心得
1.姜杨杨
新课标要求,跨学科主题学习要不少于10%的课时安排。什么是跨学科学习?跨学科学习的内涵是什么呢?夏博士用“水果”系列的隐喻可视化地将其内涵向我们做了一个介绍。
日常教学中,知识组合有拼学科、多学科和跨学科三类形态,关于这些知识组合的区别和联系,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拼学科学习是各类水果的拼盘,不同种水果仅是零散地放在一起,相互之间没有关系。每类水果都只是孤立的水果切块。多学科是不同水果组成的图景。从一个学科视角去看可能是云朵,从另一个学科视角看可能是雨伞。虽然云朵和雨伞之间没有关联,但对看和吃的人来说,却具有整幅图景的丰富意义。跨学科是混合的果汁。不同的学科通过问题等结合在一起,就像芒果和苹果的混合,形成了一个新的果汁品种。
因此,我们在做跨学科学习设计时要尽可能避免拼学科那样只是做低阶知识和技能的堆砌,而是要从不同的学科思维、概念角度启发学生看待同一个现象、主题、概念,对知识进行融合。
2.陈健:从拼学科到跨学科
跨学科学习现今是教师必须要重视并且在课堂教学贯彻执行。但在常规的教学中,教师很多时候还停留在拼学科学习。各个学科的内容衔接是没有建立内在联系的。我们需要深入关注跨学科学习的核心问题:“如何跨越学科的界限”以及“如何在学科间建立联系”。我们需要对多学科、跨学科、超学科的概念有清晰的认识,及它们之间微妙而复杂的关系。从简单的学科叠加发展到构建主从或并重的学科关系,使得每个学科都能在跨学科学习中发挥其独特的价值与作用。在践跨学科学习设计时,要关注学科核心概念和社会情感学习,以主题为载体、以问题为载体、以成果为载体、以项目为载体等多样的学习导向,渗透跨学科学习,关注学生综合发展。
3.温梦仔
会议学习结束后,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教师角色的转变,从知识传授者到学习引导者。
在跨学科学习的背景下,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教育中,教师往往是知识的权威和传授者,而在跨学科学习中,教师则更多地扮演着学习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这意味着教师需要具备更加广泛的知识储备和跨学科的教学能力,能够引导学生探索不同领域的知识,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同时,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这种角色的转变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具备开放的心态、创新的精神和人文关怀的情怀。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跨学科学习的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徐锴:跨学科,跨出心智自由的自己
夏雪梅博士《跨学科学习的内涵与设计》的讲座分享,不仅是对我们未来学教方式变革的指引,也促使我作为学科专任教师对自身追求心智自由的一次自省。
我们其实是不断地需要去走出我们原有的视野,去看到更加宽广的世界,我们作为学科教师更应该打破自身的学科壁垒,是需要去进入到其他学科当中才可以进行真正的跨学科学习,我们可以让自己更加谨慎一些,做得更有质量一些,但在我们这样的一个时代,我们要更加坚定会有越来越多需要的人具有这样的一个跨学科的心态和智慧。
无论是多学科、跨学科还是项目化学习,其实质都是在多年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其具有的价值和作用,以前一直追求项目化和跨学科学习更加重要,但实际上多学科学习也是有其价值和知识的基础,它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支持着我们去进行高质量的跨学科学习。其共同的宗旨都是为了促进孩子更好地学习与成长,对我们的社会有更多的责任感,对他自己的成长有更多的认同感,成为心智自由的自己。
5.杨欣欣
几位专家学者的精彩演讲为我们打开了跨学科学习的全新视野。他们从不同学科的角度出发,阐述了跨学科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我清晰地认识到,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单一学科的知识已经难以满足现实、复杂问题的解决需求。跨学科学习能够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通过参加这次会议,我深刻认识到跨学科学习是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积极主动地参与跨学科学习活动,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视野,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6.游安惠
本学期恰好在进行跨学科作业设计与实践,过程中围绕跨学科究竟如何“跨”?为何而“跨”?出现了许多困惑。
这次活动,通过“拼学科-多学科-跨学科”的设计路径概念解释和案例说明,我对跨学科有了更深的理解,解决了一部分的困惑,也为下学期继续实践指明了方向。学无止境,学有所得。
7.张章章
跨学科学习强调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方法和思维方式,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复杂问题,特别是针对真实的社会议题。这种学习方式不再将知识孤立地分割在各个学科领域内,而是引导学生从多元的视角去思考和探究,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在跨学科学习的设计方面,夏雪梅老师提供了许多宝贵的思路和方法。设计一个成功的跨学科学习项目,需要明确清晰的主题和目标,以确保学习的方向和重点。同时,要选择合适的跨学科知识和技能,使学生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运用和整合。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社会问题的日益复杂,单一学科的知识已经难以满足需求。跨学科学习能够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使他们具备更强的竞争力和创新精神。
8.郑舟舟:遇见智者,预见生长
2024年7月7日,我有幸参加了温州市中小学跨学科学习研讨会,聆听了夏雪梅博士、陈素平老师、高丽霞老师等专家学者关于跨学科学习的主旨报告,我的收获远远超出了预期。
夏博士关于跨学科学习的内涵和设计不仅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跨学科学习的核心理念,还通过丰富的案例和生动的讲解,让我对这一领域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理解。夏博士强调,跨学科学习是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需要,通过真实而有意义的问题探讨,将多个学科的知识、能力和思维方式融合在一起,形成综合性的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学习方式不仅打破了传统学科之间的界限,更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夏博士还详细讲解了跨学科学习的设计原则和实施策略。她指出,好的跨学科学习设计应该具备聚焦性、可探究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等特点,通过主题、现象、问题或产品等载体,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能力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同时,她还介绍了项目化学习作为跨学科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问题驱动、团队合作和持续探究,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深化对学科知识的理解,提升综合素养。
此外,夏博士还分享了跨学科学习评价的关键特征,如关注素养目标、伴随学习过程始终的评价、多样化的评价任务组合等,这些都为我们的教学实践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通过这次讲座,我深刻认识到跨学科学习的重要性和价值所在。它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教育理念,一种培养未来人才的重要途径。我将把这次讲座的收获融入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跨学科学习的有效路径,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9.周利婕
第一次听夏雪梅博士的演讲,接受了许多洗礼,让我对跨学科学习有了更深地认识。跨学科学习并非简单地将各学科知识拼凑在一起,而是一种深层次的教育变革,它要求我们从根本上重新审视知识的组织结构、学习方式以及评价标准。
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跨学科学习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成长路径。在传统教育中,学生往往被束缚在固定的学科框架内,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而在跨学科学习中,学生则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领域和方式,进行主动的探索和创造。这种转变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更能够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我认为,这正是教育应该追求的目标之一。通过跨学科学习,我们可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探索未知的过程中不断发现自我、超越自我,最终实现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创造的华丽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