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300|发表日期:2024-06-21|来自:温州市黄兆冲名师送教工作室
聚焦“四化”理念 共探“转型”课堂
——温州市体育与健康“绿色耕耘”送培暨黄兆冲名师送教工作室第五次活动
为了推进课堂四化转型,寻求在新课标视域下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的策略,提升体育课堂教学质量。2024年6月17日-18日温州市中小学体育与健康“绿色耕耘”送培泰顺县活动暨黄兆冲名师送教工作室第五次活动在泰顺县筱村镇第二小学举行。
课堂展示
6月17日中午,送培会场在泰顺县筱村镇第二小学举行,本次活动由泰顺县中小学体育教研员蔡时延老师介绍了活动内容并宣布活动开始。首先进行的是课堂教学展示环节。
第一节课是由泰顺县筱村镇第二小学的包登科老师带来的《多种形式的传球练习方法1:拉球+脚内侧传球》,本堂课包老师结合了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丰富的教学活动,在教学的过程中包老师采用问题驱动引领学生主动的去探索,在足球拉球和脚内侧传球的配合练习中,如何更好的掌握传球的力度和精准性,整个学练从单一到组合的设计循序渐进,由易至难,带领学生深入的了解并学习了足球的基本技能之一。
第二节课是来自文成县巨屿镇中心学校的刘琪琪老师带来的《自由搏击的技术方法》,本课刘老师从基本站架与移动到基本拳法到下蹲躲闪的练习,整个学练过程,学生都能积极的投入,并能和同伴互相合作,及时纠正练习中的不足,还能对练习做出自我的评价,通过本课的学练培养了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以及反应能力,锻炼了学生面对困难时勇于挑战的精神,为乡村的学生打开了视野,丰富了学生对体育的认知。
第三节课是瓯海区泽雅一小的贾忠达老师执教的《原地投掷的动作方法1:双手从头上掷扁篮球》,这节课内容新颖,器材使用灵便,使用废弃的篮球制作扁篮球,给予部分农村任教的年轻教师启发。同时课堂连接紧密,教学内容环环相扣,引导了学生对如何扔的更高更远进行深入思考。
三节课后,三位老师针对自己本课教学设计的思路、问题的预设,以及在教学后的所思所想等方面做了阐述。随后温州市籒园小学的郑小真老师对三堂课进行专门的点评,三节课由于天气问题转至室内进行,场地变化较大,比较考验教师对场地临时改变的反应能力,由此三节课可以看出“三有四化”的体育课堂落实程度非常高。
同时结合三节课对“三有四化”课堂转型与参会教师进行了深度的交流,交流中郑老师提出:“教学教法问题化”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和探究,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内容结构化”是为了将众多的体育项目根据教师教学的需要,科学合理的进行安排,从而提高体育课堂的学习效率;“教学组织小组化”是为了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和互相之间的竞争意识;“教学评价精准化”是为了及时的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评价应当动态进行,从长期多堂课的评价来对学生进行深度的分析。交流后,郑老师对任务单的使用给了现场的老师一些指导意见,并强调四化课堂是为了提高核心素养作准备。
泰顺县中小学体育教研员蔡时延老师做了强调:作为体育教师,一定要做到“心中有纲”,要深入学习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浙江省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还要有目标意识,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有单元的目标意识,单元目标的前提就是每一堂课都要有课时目标;同时也要有问题意识,比如关键问题的设计,要考虑到问题如何能更好的反馈到学生身上。
专题讲座
6月18日,首先进行的是主题交流活动。由筱村镇第二小学的庄春招老师带来《1+X,让每一个乡村孩子在运动中成长》,庄老师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学校在探索“以生命健康成长为目标、多举措协同推进”下的“1+x”乡村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与实施的有效途径以及学校推进体育建设的成效和反思三个方面进行了学校体育工作的汇报,努力让每一个乡村孩子都能在运动中健康快乐成长。
紧接着由温州市教师教育院陈李贵老师带来《基本运动技能的定位与大单元设计思考》,陈老师从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规定,儿童身心成长的规律上解答了为什么要进行基本运动技能训练;从构建成功的技能,理性看待基本运动技能大单元明确什么是基本运动技能;从大单元教学不仅要学“动作”,而且要关注核心素养指导教师如何做基本运动技能。陈老师最后强调了大单元教学设计关键看我们如何解读,让它为我所用,而非被它左右。
温州市籒园小学的郑小真老师带来《低段操控性技能大单元设计与实践》,郑老师从基本运动技能的内涵、分类、发展规律、理论模型-动作发展模型多维度进行了详细介绍。结合新课标下基本运动技能的课程内容、水平目标、学业要求做具体阐述。同时以水平一阶段操控性技能:小篮球游戏活动进行的单元整体设计为例,进行更深一步的分析,让与会的老师能更加直观的对操控性技能大单元的设计和实施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瑞安市红旗实验小学叶星老师带来《水平一移动性技能课堂教学实践与思考》,叶老师从趣、灵、魂让运动塑造有趣的灵魂的个人教学主张为出发点,介绍了移动性技能的内容及学练移动性技能的意义,叶老师通过让教学游戏化来落实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学练兴趣,同时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叶老师通过多个自己日常的教学视频,向大家呈现了“融”的移动性技能课堂实例。
下午的活动首先由泰顺县中小学体育教研员蔡时延老师带来专题讲座《非移动性技能大单元设计与实践的思考》。蔡老师首先从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出发,分析不同水平阶段的课程内容。针对水平一阶段基本运动技能蔡老师从基本运动技能的定义,分类等对照课程标准要求,如何设计和实践基本运动技能(非移动性技能)大单元做了更深一步的分析。
蔡老师指出为了教学更有规划和有序性,在设计和实践非移动性技能大单元教学时需要注意:设计的依据和设计理念,明确各教学的目标,注重教学内容的整合与规划,掌握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讲究教学评价的制定与实施,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最后蔡老师强调实施非移动性技能大单元教学时,老师也要不断的学习,要借助新课程改革进行自我提升,做自我引导的学习者,实现持续学习,并努力做到“用理念指导课堂,于课堂践行理念”。进一步探索非移动性技能与其他运动技能的结合,以及如何将非移动性技能应用于日常生活中,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温州市教师教育院副院长钱勇老师带来《指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钱院长结合两节球类展示课的内容,从指向素养的大单元教学内容结构化探讨以及教学方法问题化两个维度展开阐述。从大单元教学内容相关概念理解到核心素养的落实,以及学生核心素养在具体运动中的不同体现;并明晰了足球传接球技术结构化知识建构的维度与架构,从课时内容的知识点、教材结构化的分析两方面进行的详细的阐述。
接着钱院长还从为何提出教学方法问题化、教学方法问题化的解析以及教学方法问题化的探索三个方面对指向素养的大单元教学方法问题化这了主题进行了深度解析。强调教学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时候,恰恰是学生生长的点,也是专业成长的点;在教学方法问题的探讨上做到学练赛一体,通过具体的案例让老师们设计关键问题。最后钱院长希望体育教师(工作者)成为更好自己的追求。
活动的最后温州市教师教育院体育师训员谭修平老师对此次活动的做了总结:谭老师指出本次“绿色耕耘”送培活动内容丰富多样,参加学习的老师都收获颇丰,从如何落实“三有四化”课堂转型方面有了更加清晰的理解,在未来的体育课堂当中,改善自己的教学方式,落实课堂转型,致力于提高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展望未来,希望老师们将继续致力于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努力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体育教师,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体育教学工作将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同时期待所有参加学习的体育老师能在岗位上发光发热,不断前行!
研为教之先,教为研之行,本次活动是一场学习与交流的双向奔赴,通过这样的学习让老师们得到一次最好的提升,引发老师们更多的思考,纷纷表示会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道路上积极探索,不断强化体育实践,共创高质量的体育课堂;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