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陈长春2023 > 本市信息 > 实践创新启航 智慧交流共融 ——记陈长春名师工作室第9次研讨暨温甬舟三地综合实践课堂教学实践联合研讨活动

实践创新启航 智慧交流共融 ——记陈长春名师工作室第9次研讨暨温甬舟三地综合实践课堂教学实践联合研讨活动

浏览量:272|发表日期:2024-05-20|来自:

春风轻拂,绿丝绦摇曳,书声琅琅映照着日高的天空。为了深化新课程改革,提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质量,温州、宁波、舟山三地携手举办了综合实践课堂教学实践交流活动。此次活动的主要目标在于加强教师间的沟通与交流,共同研讨教学策略,以期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进一步推动课程的创新与发展。本次活动于516日至17日在瓯海区的瞿溪第一小学隆重举行,由陈长春名师工作室精心承办。本次活动分两个会场举行。


 

主会场:智慧碰撞,共筑教育新篇章

 

一、实践探索沙龙:智慧启迪的圆桌会议

在温甬舟三地专家齐聚的主会场,一场围绕“跨学科”综合实践教育的圆桌会议热烈展开。奉化区教研员汪坚老师主持了这场别开生面的综合实践研究沙龙,与会专家们共同探讨了综合实践教育的核心理念与实施策略,特别是如何在教育中实现跨学科的融合与创新。

慈溪市教研员潘琦老师首先强调了团队合作在“综合”实践中的关键作用。她认为,面对复杂的教学挑战,教师之间的紧密合作是不可或缺的。这种合作不仅限于同一学科的教师之间,更需要跨学科团队的共同努力,以更全面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特级教师周军海老师则进一步提出了学校急需培养跨学科研究教师的观点。他认为,跨学科的研究和教学能力对于教师来说至关重要,这不仅能帮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解决真实情境下的问题,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跨学科整合能力。瓯海区教研员潘天真老师则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应具备求知意识,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储备。她强调,教师应该结合教学目标,向学生输出适合的教学内容,同时注重跨学科知识的整合与运用。正高级教师赵晓阳老师对新课标中“跨学科”的指导意见表示赞同,并期望学校能在实践中积极培养综合实践学科教师。他认为,这样的教师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开展跨学科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正高级教师杜丽君老师和文成教研室温州市名教师程一冰老师也表达了对跨学科学习重要性的看法。她们认为,在现阶段的教育环境中,跨学科学习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至关重要。教师们需要共同努力,打破学科壁垒,实现知识的融合与创新。温州市名师陈长春从社会精细化分工层面,深入论述了学科融合的实践价值。他指出,教育领域内过度分工或造成知识割裂,而跨学科融合对提升学生综合素养至关重要。

整场圆桌会议气氛热烈,与会专家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他们一致认为,跨学科综合实践教育是未来教育的重要方向之一,需要教师们不断探索和实践。

 

二、教育前沿讲座:深度解析与启迪思考

 

讲座一:浙江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周军海老师《以海为媒,向海而生——学校项目化学习的顶层设计》

周军海老师为我们呈现了一场题为《以海为媒,探索无界——学校项目化学习的创新实践》的精彩讲座。周特凭借其深厚的学术背景和丰富的教育经验,为我们带来了对项目化学习的全新理解和实践启示。

他提出,通过项目化学习,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以实际问题为导向,进行跨学科的知识整合和应用,从而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讲座中,周特详细介绍了学校如何利用海洋资源,将项目化学习与海洋教育相结合的创新实践。他提到,学校通过设计一系列以海洋为主题的项目,如海洋生态保护、海洋资源利用等,引导学生们进行深入研究和实践。这些项目不仅让学生们了解了海洋知识,更激发了他们对海洋科学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周特强调,项目化学习需要教师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储备和创新能力,能够引导学生们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同时,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克服困难。他最后指出,项目化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和应用,更是一种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创新。它打破了传统学科之间的界限,实现了知识的跨学科融合和创新。

讲座二:慈溪市教研员潘琦老师《四环驱动:促进教师实践成长的综合实践学科教研课例研究》

潘琦老师以其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我们带来了一场关于综合实践学科教研课例研究的讲座。她首先介绍了“四环驱动”教研模式的核心理念和内涵,即“问题驱动、目标引领、实践探究、反思提升”。

接着,潘老师通过具体的课例研究,详细阐述了如何在综合实践学科中运用“四环驱动”教研模式。她以一节关于环保教育的综合实践课为例,从问题的提出、目标的确定、实践活动的组织到反思与提升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剖析。通过这个课例,我们深刻认识到教研课例研究对于促进教师实践成长的重要作用。


潘老师还分享她在教研课例研究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她认为,教研课例研究需要教师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入的思考能力,能够发现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并寻求解决之道。同时,教师还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高度的敬业精神,能够积极投入到教研活动中去,不断探索和创新。

讲座三:温州市名师陈长春老师《地域资源与综合实践的无界融合探秘》

陈长春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一场关于地域资源与综合实践融合的讲座。他首先强调了地域资源在综合实践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为地域资源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和依托。


陈老师详细介绍了如何将地域资源与综合实践进行无界融合。他以温州地区的传统文化和自然资源为例,展示如何通过设计富有地域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家乡文化、传承地域精神、培养实践能力。同时,他还分享了自己在融合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和策略方法。

劳动教育分会场:双手筑梦,汗水浇灌未来

在劳动教育分会场,一场别开生面的学习体验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学生们热情高涨,积极参与,不仅学到了丰富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更对劳动精神有了深刻的体会。


上午的第一节课,慈溪第三实验小学励涤新老师带着《制作立体贺卡》的课程走进了学生们的视野。在励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学生们首先了解贺卡的基本结构,接着学习支撑法和借位法这两种创新的制作方法。每个学生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亲手尝试制作属于自己的立体贺卡。随着一张张精美贺卡的诞生,孩子们的脸上露出了满足和喜悦的笑容。这堂课程不仅锻炼学生们的动手能力,还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他们深刻体会到了劳动带来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与此同时,瓯海区瞿溪第一小学胡瓦老师于陈丹老师带来了两堂有趣的劳动教育课。胡瓦老师的《从播种到定植》课程让学生们亲身参与了植物的种植过程,从选择种子、播种到幼苗生长,每一个环节都让他们感受到了生命的活力和奇妙。


而陈丹老师的《水培绿菜》课程则引领学生们探索了无土栽培的新世界,通过实践学习,他们掌握了水培绿菜的基本技巧,体验到了现代农业的高效与便捷。这两堂课程不仅丰富了学生们的劳动体验,也让他们对生命和现代农业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下午的活动更是丰富多彩。龙湾区沙城镇第一小学的阮欢欢老师为学生们带来了《园中蔬菜我来种》的试课。阮老师从蔬菜的选择、移栽技巧到评价蔬菜生长状况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并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用的技巧,让学生们掌握蔬菜种植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阮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亲手进行蔬菜的移栽和种植,感受到了劳动的艰辛与喜悦,也对农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温州市南汇小学的刘慧老师则分享了《婉转八宝,“豆”蔻年华》的经验介绍。刘老师详细介绍学生们通过种植八宝豆所学习到的植物种植方法、生长过程以及收获的乐趣。她生动地讲述学生们在劳动中的点点滴滴,让学生们深刻体会到“小种植”中的“大科学”。这堂课程不仅让学生们学到知识,更让他们感受到劳动的乐趣和价值,明白劳动对于成长的重要性。

通过这一天的活动,学生们在劳动中收获快乐与成长。他们不仅掌握丰富的劳动知识和技能,还增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劳动教育分会场的活动为学生们提供一个展示自我、锻炼能力的平台,让他们在劳动中感受到了成就感和自豪感,为未来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综合实践分会场:活动引领,智慧成长之旅

随着第一缕阳光洒进教室,苍南县外国语学校夏雅楠老师带来展示课《传统文化我传承》。本堂课聚焦传统游戏的改进,通过体验不同传统游戏的玩法,感受爷爷奶奶小时候的快乐。通过互动体验,学生们不仅学习传统游戏的玩法,还深刻理解游戏背后的文化意义,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传承意识。


第二节展示课,是由奉化区西坞街道白杜小学蒋维老师带来的《小面包里的故事》。通过角色扮演、讨论交流和模拟采访等互动方式,孩子们深入了解面包原材料的来之不易,从而认识到珍惜粮食的重要性,培养孩子们节约资源的良好习惯。


紧接着,慈溪市实验小学的陈璐佩老师为学生们带来《水果皮玩起来》这堂环保课程。陈老师从环保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们将废弃的水果皮转化为可再利用的资源。孩子们在陈老师的指导下,将水果皮变成了有趣的玩具、装饰品和艺术品。他们不仅学到如何变废为宝,还增强了环保意识,明白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这堂课程不仅丰富学生们的课外知识,还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到了劳动的乐趣和价值。


17号下午,活动继续。来自普陀区沈家门第四小学王斌斌老师带来项目说导《爱心义卖大行动》。策划、整货、收银、销售、顾客……孩子们在角色中体验生活,为需要帮助的孩子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随后,瑞安市解放路小学郑妙君老师带来观点报告《小社团,微实践,大乐趣》。在郑老师的介绍中,孩子们通过社团组织、实践活动的方式,在生活中寻找童年的美好乐趣。

 


随着两天研讨活动的圆满结束,瓯海区教研员潘天真老师为这次盛会做了精彩的活动总结。潘老师对参与教师和学生们的热情与投入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强调了此次活动对于促进温州、宁波、舟山三地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劳动课程的创新与提升所具有的深远意义。他指出,教师们在教学策略和方法上的深入探讨,以及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共同关注,将成为推动新课程改革和教育质量提高的重要力量。


这次活动不仅为三地教育界的交流与合作搭建了一个宝贵的平台,更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劳动课程的创新与发展指明了方向,为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奠定了坚实基础。


 

文字:陈长春、杨炉峰

图片:陈亭亭、曾儆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