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陈世克 > 本市信息 > 聚焦自主阅读教学,探究思维品质培养——记温州市陈世克高中英语“名师送教”第1次活动

聚焦自主阅读教学,探究思维品质培养——记温州市陈世克高中英语“名师送教”第1次活动

浏览量:461|发表日期:2023-03-22|来自:

2023321日,温州市陈世克高中英语名师送教活动在文成县第二高级中学举行。温州市名师陈世克老师携工作室成员以及文成二高的英语老师共同参加了此次活动。

本次活动包括三项内容:工作室负责人陈世克老师和学员叶婷婷老师围绕人教版教材Book 2 Unit 4 Reading and Thinking开展同课异构,与会老师评课议课以及陈世克老师做专题讲座。

首先,来自文成二高的叶婷婷老师在高一(2)班给学生授课。叶老师基于学情,带领学生逐段解析文本,学习并了解英国全称演变史,四个地区之间的关系以及文化传统。在导入环节,叶老师借用美国著名作家Pearl S. Buck的名言阐述研究历史的重要性,进而过渡到本节课中对于英国名称演变史的学习,最后再利用Marcus Gary的名言,再次强调我们需要重视自己的文化历史,头尾呼应,体现了本节课的育人目标。

第二节课由陈世克老师在高一(7)班执教。他开门见山,通过带领学生识别地图,启发学生思考:英国为什么有这么多称呼?接着在阅读第一段时,他通过让学生自己寻找文段中的关键词并围绕关键词自主提问;在让学生根据文本内容填表自主完成英国发展史的学习后,陈老师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问题链:“Why England can be used to refer to the country?”“What’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UK?”“Why didn’t the writer put paragraph 4 before paragraph 2? ”“If you were a visitor, where would you start your exploration?”,启发学生对文本结构和内容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在后续的讲座环节,陈老师分享了自己的备课思路,指出当前的自主学习教学很多的时候仍然停留在让学生主提问,自主阅读寻找答案的浅层实践上,老师们还需要多阅读,加强理论学习,并在自己平时的教学中实践,让学生的自主学习真实发生。


学习心得分享:

工作室成员叶蕊老师:

叶婷婷老师的课堂扎实细致,陈世克老师的课堂深入而有启发性。陈世克老师的课堂以及分享,让我对课堂教学有了一些新的思考。

首先,对于课文的解读是教师课堂深度的奠基石。很多情况下,我对课文的解读非常表面化,使得学生只能获得一些信息性知识,没有办法深入阅读课文,获得阅读的启发和兴趣。比如对于文章中第二段和第四段明明讲的都是历史,为什么会分开来这个问题,我就没有思考过。作为一线教师,我们需要从平时开始,广泛阅读,对课文以及很多课外阅读材料养成深入思考的习惯。

其次,对于语言的挖掘需要建立在意义的基础上,比如在解释“be joined to”这个短语时,陈老师就解读出了被迫加入的含义,这是我在之前的教学中完全忽略的点。

最后,对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要从平时的课堂中渗透。很多学生从来不会对文章提问,一来是自身水平受限,二来是教师没有在平时多给学生机会提问。因此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工作室成员刘浩洁老师:

叶婷婷老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仅注重培养学生把握细节信息的能力,也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归纳能力。如按照时间线学习完英国全称的演变史后,叶老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This paragraph tells the history about the forming of the UK and its name.”;在学习完第三段时,通过分析四个国家之间异同点,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四个国家之间的关系。陈世克老师的这节课令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他个人超强的文本解读能力和信息建构能力也让在场老师叹为观止。整节课上,他对学生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随处可见。陈老师说他上课的时候喜欢慢一点,回顾自己以往的课堂,经常因为学生的默不作声或者说不出自己想要的答案而着急地代替学生作答,并没有给学生留够思考的时间。或许,我们都该让课堂的节奏慢一点,让学生的思考时间多一点,让他们说的机会多一点,才能让他们对文章的理解力、思维能力也可以有更好的提升。